圖為老畫家李涵現場作畫。 李愛microSD斌 攝圖為老畫家李涵為河北遷安楊家坡民俗文化園留墨寶。 朱艷輝 攝圖為李涵教授在河北遷安創作的一鳴驚人圖。 朱艷輝 攝
  中新網唐山8月2固態硬碟2日電(李愛斌 朱艷輝)截至22日,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教授、著名畫家李涵已在河北省遷安市採風兩周。期間,這位謙和溫婉、衣著簡樸的老人,訪古長城,賞灤河水,入普通農家,還先後參觀了閻家店鄉手工抄紙產業園、彭店子鄉楊家坡民俗文化園。每到一處,當工作人員、慕名求畫者想讓他留下墨寶時,李老都會不辭勞苦,並且多是無償贈送。與筆墨大家面對面,當地人留下的卻是朴實厚道、重情重義、淡泊名利等印象。
  李涵教授1940年生人,祖籍河北泊頭,自幼酷愛繪畫,16歲成為國畫大師李苦禪的入室弟子,上世紀60年代初入中央美術學院SD記憶卡中國畫系深造,師從郭味蕖、田世光、肖淑芳、李斛等名家,70年代又受教於藝術大師吳作人先生。硯邊耕耘50多年,李涵畫風淳樸,題材廣泛,花鳥走獸、人物山水無不涉及,尤以畫猴見長,素有“猴王”之美譽,被書畫及評論界視為當代中國寫意花鳥畫壇的領軍人物。
  “李老的畫作充滿著生命的張力,這源於他長期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。”由於工作關係,遷安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、遷安市文聯主席毛隨身碟廣豐與李涵接觸頗多,對李老永無止境的藝術追求非常欽佩。
  據介紹,李老之所以成為“中國畫猴第一人”,在於他常去動物園,對猴子進行長期觀察、體悟。他創作的長捲《百猱圖》最為著名,畫中有一百多只猴mSATA子,或追逐嬉戲,或搔癢捉虱,千姿百態,栩栩如生。
  “遷安山美水美、人好紙好,所以才到遷安採風交流。”在遷安市閻家店鄉手工抄紙產業園的陳列室,李涵教授告訴採訪的記者,他與遷安結緣源於遷安書畫造紙,“遷安書畫紙韌性足,吸墨性能好,久存不變色,不腐不蛀。”
  遷安造紙業源遠流長,中國書畫界有“南宣北遷”一說。近十年來,李涵教授絕大部分書畫作品都是用遷安純手工抄紙創作的,深受書畫收藏愛好者的青睞。近年來,由於受市場等因素影響,遷安手工造紙幾近消亡,2013年,為建設文化大市,遷安市投資10.37億元建設手工抄紙產業園項目。李涵教授對此大加贊賞,並給予了持續關註和支持。在他的努力下,遷安手工抄紙已被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國紙譜》一書詳盡刊載,包括造紙工藝、產品性能以及紙樣等,該書日文版已在日本發行。李老對遷安要實現手工抄紙產業“南宣北遷”的歷史復興寄予厚望,為此特意題詞“好紙越千年,珍品在遷安”。
  楊家坡民俗文化園也給李涵教授留下深刻印象。這是遷安知名企業家杜保海在家鄉投資建設的文化產業項目,占地一百多畝,由古齡齒象展示區、民俗文化文物展示區、明清文化和古典建築展示區、中華老字號酒珍藏品鑒區等七大功能區組成,展示了從遠古到近代遷安當地歷史民俗文化的發展變遷。8月20日,李涵教授不顧炎熱的天氣,饒有興緻地進行了參觀,還不顧疲憊留下兩副墨寶。
  在遷安的日子,李老每天都創作幾幅精品畫作,還與當地書畫藝術界人士及書畫愛好者廣泛交流,手把手、面對面地傳授書畫技藝,講解自己在國畫創作中的真知灼見。知道李老名氣大,向他求畫的人也很多,其中既有企業家,也有剛剛結識的尋常百姓。每遇相求,李老都儘量滿足。
  李涵教授認為,現在中國畫領域沒有大師級畫家出現,其重要原因是對傳統的忽視,學習達不到深度。他同時表示,書法功力不足是當下中國畫畫家的軟肋,要提高繪畫水平就必須練好書法。
  去過李涵教授書齋的人,都能感受到他的執著和進取。年逾古稀的他,仍然堅持每天臨摹苦老及前輩的作品,藉此提升筆力。他以各種書法筆觸入畫,筆力勁健磊落,剛柔相濟,作品中書法和繪畫相得益彰。《小熊貓》、《松鷹》、《蜘蛛猴》、《紫藤金魚》等眾多作品都呈現出灑脫豪放、蒼勁渾厚的藝術面貌。
  “李涵先生是國內書畫界德藝雙馨的大家,無論是書畫還是人品都堪稱楷模。”毛廣豐表示,李涵教授對遷安文化事業的關註和支持,有效推進了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繁榮,是一種深情厚誼。(完)  (原標題:著名畫家李涵河北接地氣 談當代緣何無大師級畫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t57otjef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